医疗行业:防化服穿戴流程易出哪些错?

在医疗行业,尤其是面对具有传染性、腐蚀性或其他危险性物质时,防化服成为了医护人员的重要防护装备。正确穿戴防化服能够有效阻挡有害物质,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。然而,在实际的穿戴流程中,存在着诸多容易出错的环节,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降低防护效果,甚至对使用者造成潜在威胁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医疗行业防化服穿戴流程中易出现的错误。​
穿戴前准备不足​
在穿戴防化服之前,需要对防化服本身以及周边环境和自身状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。首先,对防化服的检查至关重要。很多时候,使用者可能会忽略对防化服外观的仔细查看,未能发现防化服上潜在的微小破损、裂缝或老化迹象。例如,防化服长期存放可能会因材质问题出现细微的龟裂,而如果没有通过强光照射等方式认真检查,在穿戴使用时,这些破损处就可能成为有害物质入侵的通道。​
同时,选择合适尺码的防化服也容易被忽视。若防化服过大,会影响行动的灵活性,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衣物拖地、绊倒等情况,而且过大的空间不利于体温调节,还可能使空气在防护服内形成对流,降低防护效果;若尺码过小,不仅会让使用者感到极度不适,限制肢体活动,甚至可能因过度伸展而导致防化服破裂。​

医疗行业:防化服穿戴流程易出哪些错?

汉盾劳保批发 BP6712 耐酸碱全封闭防化服

另外,穿戴者自身的准备也不容忽视。没有确保自身穿着合适的内层衣物,例如内层衣物过于厚重或材质不透气,会在穿戴防化服后导致大量出汗,一方面影响舒适度,另一方面汗水浸湿衣物可能会影响防化服与皮肤之间的贴合度,进而影响防护性能。而且,在穿戴前若没有清理自身携带的尖锐物品,如首饰、钢笔等,很可能在穿戴过程中刮破防化服。​
穿戴过程中的操作失误​
进入实际穿戴环节,错误也时有发生。在穿防护服上衣时,常见错误是未能将拉链完全拉至顶端,或者拉链没有对齐,导致防护出现漏洞。有的医护人员在拉上拉链后,没有再次检查拉链的密封性,在后续工作中,随着身体的活动,拉链可能会松动甚至爆开。​
穿裤子时,如果没有将裤子与上衣的连接部位紧密贴合,例如没有将裤子的腰部完全包裹在上衣内部,或者没有系紧相应的连接扣,就容易在弯腰、抬腿等动作时使连接处松开,给有害物质可乘之机。​
在佩戴防护手套时,错误也较为常见。很多人只是简单地将手套戴上,而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整和检查。手套与防护服袖口的连接不紧密是一个突出问题,可能存在缝隙,没有用胶带等密封材料进行有效固定。而且,没有确保手套内部没有褶皱,褶皱处不仅会影响手部的操作灵活性,还可能因反复摩擦而破损,降低防护效果。​

医疗行业:防化服穿戴流程易出哪些错?

佩戴防护面具同样需要谨慎。面具与面部的贴合度至关重要,若佩戴过松,面具周围会出现漏气现象,无法有效过滤有害物质;若佩戴过紧,不仅会让面部产生不适感,甚至可能因压力过大而导致面部皮肤损伤。此外,在佩戴面具后,没有进行正确的气密性检查也是一个常见错误。例如,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吸气和呼气测试,从而无法确定面具是否真正密封良好。​
穿戴后检查缺失​
完成防化服的穿戴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,穿戴后的检查同样不可或缺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很多医护人员会省略这一关键步骤。没有对整个防化服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查,可能就无法发现穿戴过程中无意间造成的衣物扭曲、折叠或局部破损。例如,在穿戴过程中可能不小心将防化服的某个部位刮到了尖锐物体,但由于没有检查,在后续工作中,这个受损部位就可能逐渐扩大,导致防护失效。​
同时,对各个连接部位,如手套与袖口、裤子与上衣连接处等的密封性检查也容易被遗漏。没有再次确认这些关键部位是否牢固密封,一旦在工作中出现松动,有害物质就可能侵入。而且,没有对防护面具的佩戴状态再次确认,例如面具是否依然保持正确的位置、呼吸阀是否正常工作等,都可能影响防护效果。​
医疗行业防化服的穿戴流程中存在着众多容易出错的地方。从穿戴前的准备,到穿戴过程中的具体操作,再到穿戴后的检查,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危及医护人员的安全。因此,加强对防化服穿戴流程的培训,提高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,严格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和检查,是保障医疗工作安全开展的重要举措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防化服在关键时刻发挥其应有的防护作用,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。​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400-009-6660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kefu@tranwin.org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